隨著充滿煙火氣息的店鋪一一落鎖,路口也只剩下紅綠燈孤獨地閃爍著,原本喧囂繁忙的街道變得和凌晨無異。城市“靜默”之下,人們與病毒搶時間,全力阻斷傳播鏈。
3月21日7點,我收到為進一步擴充核酸檢測隊伍,提高檢測能力,緊急抽調相關人員參加集中培訓的通知,毫不猶豫立馬報名,因為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下午3點,我和我的同事們在暴雨中來到常州市新冠核酸檢測城市基地實驗室,直接開始了核酸檢測工作。
想當“大白”不容易
當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樣本擺在面前,坦言有一點點害怕,感覺像是我和陽性患者面對面,但很快就打消顧慮,一方面我們接受了規范的培訓,另一方面防護物資也十分充足,更重要的是,大家相互依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每天我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防護面罩專注工作。為確保每個市民核酸檢測結果及時、準確發布,我們化身“拼命三郎”,黑白顛倒、加班加點已然是工作常態。防護服密不透氣,實驗時間又長,每輪實驗下來,均是對工作人員腦力和體力的考驗。出實驗室時,經常是全身濕透。在生物安全柜里,進行核酸提取時,需要一次次拿起采樣管進行擰蓋、加樣,同樣的動作每天重復幾千次,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浪費,檢測期間工作人員一般都不進食、不喝水、不上廁所,一直堅持到實驗完成。累到不行的時候,短暫休息后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背后小故事
向來歡聲笑語的史倫,今天因為一條語音而悄然落淚“媽媽,你說去打冠狀病毒怪獸了,去了那么多天怎么還不回來呀?我特別特別想你!但是,我知道現在我還不能想你。”是啊,疫情當下,有多少醫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她們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女兒,她們也有需要保護和照顧的人,但是她們“疫”不容辭。相同境遇的還有許志鵬,也舍下了嗷嗷待哺的女兒。史倫說:“今天還是個特殊的日子,是兒子的生日,這是第一次和兒子分開。”我們大家提議晚上一起線上幫她兒子過生日。生日,總是最想念家人的時候。隔離中的生日,也同樣涌動著“家人”般的溫暖,不禁讓人感動和淚目。
來這第十八天,又是“白+黑”的一天,剛出實驗室,我驚吼了一聲:“周玲你過敏了”,周玲笑著說:“小事,只是蕁麻疹復發了”。我勸她去醫院看看,她說:“沒事,吃片藥就好,趕緊回去補覺,明天還得戰斗。”這就是我們新時代青年要有的擔當和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的擔當,我們團隊中年紀最大的陳昀霞老師接到任務后將牙刷塞進早就準備好的行李箱,向家人簡單關照了幾句就出發到基地報道,她在實驗室也是和我們一樣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為了趕加樣進度單手擰樣本管蓋搞出了網球肘。
這段時間收到領導們的問候信息,關心我們的生活、工作情況,伙食怎樣,休息好不好,物資保障到位沒,提醒我們做好防護,注意休息。所有的關心和愛護,像春天的和風吹拂,撫慰我們有些疲憊的身心。大家上崗時都像打了雞血一般,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們要努力工作,與病毒賽跑,打贏這一場硬戰!
希望盡快回到疫情以前的樣子,
不做核酸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們仍需(擰)努(瓶)力(蓋)!
致敬每一位核酸檢測人!
來源:藥學部鐘月